作品简介:
数字影像装置平面作品《花园图鉴》:作品中的每一朵花,都是「捕花人」捕捉真实花朵的形貌幻化而成。《捕花人》是2007年完成制作的机器人,是一件透过观看,希望超越花朵的美丽,成为「花」的机器人,它以摄影机为眼,捕捉真花的形貌,创造数字之花,
手机互动装置平面作品《溶》:以程序实时的处理方式,以手机为创作媒介,将摄影影像的个人经验与记忆,与众人融合成为整体,建构了众人的集体记忆图码,此重组与再现过程,体现了数字影像的编码本质与影像分解再现,产生新的观看经验,创造群体的共同存在整体。
手机、网络互动装置《奇米拉之歌》:Chimera具双重意义,一是神话中具狮头、山羊身与蛇尾的喷火怪兽,原意为she-goat(女山羊),今又代表基因生殖技术中的嵌合体,意指由两个不同物种的细胞组成的“马赛克”机体。此作品以Chimera为命题,暗喻生物物种「人」已经成为有机与无机的嵌合体,透过数字载具藉由数字传讯,建构自己的生存领域,数字工具成为身体躯体的一部份,真实记忆与数字记忆,在虚拟与实体空间互渗交融,成为具演化繁衍能力的混种机体。
互动说明:现场提供一具内嵌奇米拉培养皿(iPod Touch)的手持装置,邀请参与者携带此装置漫步于展场,当手持装置离开奇米拉母体连结时,奇米拉开始成长与唱歌,直至培养皿与母体再度连结时,奇米拉被释放至投影影像里的母体世界,并与母体黏着、成长与消融。
影像互动装置《静心》:就算是天雨宝花,仍是萦绕于心的烦恼。唯有静心抛开执着,才能抖落一身的凡尘。作品呈现张恬君教授学佛读经的悟道,当心有执着时,即使拥有天雨宝花,烦恼仍然系于心 ,唯有抛开执着,才能不囿于俗事,放掉心中的桎梏。此作品重现张恬君老师2006年于凤甲美术馆展出作品
互动说明:请静心等待,被飞舞群花包覆,才能抖落一身的烦恼。
艺术与科技跨界表演《露希安娜娜的晚餐》:作品提出一个「光食」的概念。「露希安娜娜」是西班牙文的萤火虫之意,在此也象征终日沉浸于「光」前,以眼睛捕捉「光」、以镜头捕捉「光」、在屏幕前被「光」所摄之数字时代的众人。屏幕里的光点讯号电流,决定影像呈现样貌,存在网络光点的众人,以「光」为食,也透过屏幕中的光点,证实自身的存在。此表演分为五个段落,一、众人透过iphone程序参与,成为光,这些光成为舞者与之互动的光;二、光与人之间的关系,是互动、推挤、黏着与融入;三、光成为建筑组件,人依此组件,建构生存的空间;四、舞者在此空间中建构自己的厨房,煮食自己的餐点「光」;五、最后还是一个人的晚餐,想象的空间,瓦解。在此五个段落,透过影像建构的虚拟世界,在舞台上、观众手机中,舞者、观众,对象共同交错成虚与实交会的事件。
录像装置《移动中的风景》:每日移动的众人,以移动装置作为联系他人的接口装置,在移动的情境中,将自己定格于一个小屏幕之中。实体躯壳在实体空间中,实体景观与同一所在的他者,彼此无关,却希冀透过讯号的链接,与远在彼端的碰不着的他者、无法前去的世界,产生联系。此系列作品,以创作过程中的移动状态,与展场呈现模式去迫使观者移动身体的各种观看姿势,重新思考移动中的存在方式,改变自己移动中的行为,作为一种实践。
录像装置《快乐现场》:快乐是一种呓语,在喃喃自语之间,游走于虚幻时空中,享受幻象所建构的「现场」。此虚幻不实的幻景「现场」,是自我知觉的避难之所?是真实抑或自我想象的快乐幻觉?当观者观看屏幕窗口中的模糊游戏画面,也在镜子反射中,看到自己的观看姿态映照。
互动装置录影记录《你在哪里》:作品透过存在于网络彼端的另一个体,共同汇聚成一个无法清楚辨识的数字时代肖像。图像中以星辰隐喻散居在网络世界的众生;水则暗喻生生不息,流动不止的网络世界;将遍布于虚拟世界之众生肖像串连成为一颗颗的星子,然后转换成天上倾泻而落入水中的珠帘,最后在瀑布底端再次呈现出无法辨识、模糊不清的众生肖像。观众于互动机台中输入欲搜寻的姓名,启动相片搜寻,并根据照片上的地理信息呈现于地图上,之后相片慢慢向下方流动,同时以脸部辨识系统,抓取出相片中的脸部区块,并在屏幕底部,融合汇流成为一个无法辨识、模糊不清的,由众人所共同汇聚而成的数字肖像。
数字互动装置录影记录《带我去散步》:此作品嘲弄媒体人物的无意义语言,操控并建构无意义的观看状态。
装置有不同的政治人物的脸部图像的娃娃车,不断发出要求前进、后退等指令,同时发出无意义的喃喃声,邀求观者推动它散步于展场。娃娃车上的摄影机撷取现场与参展艺术家的作品,将图像再现于屏幕中,与经典西洋绘画的场景融合,建构出不协调的虚构空间。
数字互动装置录影记录《你是谁》:数字系统,藉由数字编码,将个体与整体系统透过数字装置链接成为一个主体,此主体看似延伸了人类存在的模式,人类成为无数存在的个体,也同时成为无所存在的个体。人们藉由数字讯号相互链接,在讯号传送间接收存在讯号,想象自我的存在,然而存在于此时、此刻的我们,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我们?
以四件作品: 「A.问、B.对话、C.在场、D.影」串连而成,探讨身处于数字时代的“人“之在场与不在场,并重新思考人生存于数字时代的存在状态。透过这具不断询问观者“你是谁“问题,并与之对话的人偶"O",观者也将重新思索,自己究竟是“谁“?
数字互动装置录影记录《漫》:透过科技媒体所产生的观看,讯息与符码在讯息的转译中,成为一种假象的存在。观看者在浏览过程中,透过讯息的碎片,想象整体的存在,并在文字跳动、绚烂图像的交互刺激中,拥有自由的快感,遨游于虚幻时空中的迷幻异想。作品系统搜寻最新的新闻信息,撷取新闻图像与文字,并将文字转换成为语音,在投影画面中,图像不断的漫溢而出,参与者以光搜寻放大新闻图像,并听取图像新闻语音消息,然而,图像与声音在重重迭迭中的迭加中,呈现无法辨识的讯息碎片。
数字互动装置录影记录《Immersing ME》:作品概念来自于艺术史上人体美的测量标准。《Immersing ME》以人体测量方式,透过数字「人体测量室」,对身体再现进行解构与分析,进行「ME」的重新译码与编码。参与者于「人体测量室」里,依照指示将身体置入拍摄框架中,测量室中以六具网络摄影机,分别拍摄身体的头、胸、左手、右手、腰部与脚部,程序系统实时分析测量的RGB色彩值,并创造并打印出属于参与者的色环图。外墙以六台LCD屏幕,组合成十字架形式,展示此六个部位之影像,依照身体部位排列,呈现参与者的身体讯息。另一端则以投影机投影此以十字架方式排列的相互浸入的人体再现。整体影像中的"RGB"色彩值,成为声音播放参数,与数据库中的声音档案对应与播放。
编辑:孙也程